建工讲坛|建筑工程数字化赋能与建筑机器人应用

作者:石金磊2025/03/17 10:37

3月13日,建筑工程学院举办专题讲座,特邀上海建工二建集团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所长、BIM中心主任赵英吉,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建筑工程数字化赋能与建筑机器人应用的讲座。讲座聚焦建筑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技术,系统展示了智能管理平台、建筑机器人装备及智慧监测体系创新成果及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参加,现场气氛热烈。

数字化赋能——重塑建筑全流程管理

赵所长指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智化平台,实现了从工程设计到施工运维的全链条升级。以“二建项目管理系统”为例,其集成38个管理模块,支持移动端与大屏实时同步,可一键查看工程概况、人员动态及施工进度,显著提升管理效率。而“天网监控系统”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覆盖工地全场景,7天云端数据追溯功能,为重大工程安全监管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北外滩上实中心等项目中,该技术使施工风险降低40%,管理效率提升超50%。

建筑机器人——精准高效,突破施工极限

针对传统施工痛点,赵所长重点介绍了多款智能机器人装备的应用成果。例如,预制管桩焊接机器人通过环形轨道设计,焊接效率提升30%;第四代套筒灌浆机器人采用“五步法”智能调控,一次灌浆合格率高达95%,大幅降低质量风险;外墙淋水检测机器人则通过模块化喷头设计,最大覆盖14米宽度,效率提升3倍,已在董家渡金融城等20余项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赵所长强调:“智能装备不仅是工具,更是推动行业标准化、精细化的核心动力。”

城市更新数字化平台——科技守护历史,焕新城市肌理

作为本次讲座亮点,赵英吉所长特别分享了“城市更新数字化建造平台”的研发与实践。该平台通过三大技术革新,破解老城改造与文物保护难题

无人机+GIS技术依托厘米级精度的倾斜摄影与全景测量,快速生成三维实景模型,为黄浦区新昌城等项目提供精准规划支持

三维激光扫描非接触式采集文保建筑点云数据,结合BIM技术实现数字化存档,避免施工中对历史结构的破坏

二维码物联管理为保护建筑构件赋予“数字身份证”,实现从分类、定位到维护的全流程追踪。
 在上海大厦改建等项目中,该平台助力新增地下室方案优化,同时完整保留建筑文脉,成为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典范。

此次讲座不仅让学院师生深入了解了建筑工程数字化赋能和建筑机器人应用的最新进展,也激发了大家对未来建筑行业的思考和探索。济光建工将继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本部:上海市宝山区水产路2859号 邮编:20190